2024-04-03 來源:信陽市二高 作者:林守勇
清明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之一,清明節(jié)又叫踏青節(jié)、行清節(jié)、三月節(jié)、祭祖節(jié)、掃墓節(jié)等。清明節(jié)源于早期人類的祖先信仰,清明節(jié)大約始于周代,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。“春城無處不飛花,寒食東風御柳斜”清明節(jié)前一日為寒食節(jié),掃墓祭祖本來是寒食節(jié)的習俗,到了唐宋時期,寒食節(jié)和清明節(jié)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(jié)日,成為祭祖掃墓、踏青訪春的日子,即今天清明節(jié)。
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 :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乙,為清明。”斗指乙(或太陽黃經達15°),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正東偏南的“乙”位時為清明節(jié)氣,清明節(jié)氣交節(jié)時間一般在公歷4月4日至6日變動,并不固定在某一天,今年4月4日將迎來既是節(jié)氣又是節(jié)日的清明。清明這一節(jié)氣,氣候暖和,草木萌發(fā),杏桃開花,萬物“吐故納新”,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。清明節(jié)與春節(jié)、端午節(jié)、中秋節(jié)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。2006年5月20日,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(jié)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掃墓,即為“墓祭”,也是對祖先的“思時之敬”,其習俗由來已久。北方叫上墳,有的地方將掃墓稱之為“掃山”或“拜山”等,南方部分地區(qū)稱之為“掛山”或“掛紙”。拜的“山”分兩種:一種是自父母上溯至祖宗三代之內的祖輩,稱“家山”,拜祭家山稱“家祭”;另一種是對宗族祖先的拜祭,稱“祖山”、“大眾山”,拜祭祖山稱“掃大眾山”。
清明時節(jié)天氣變化節(jié)奏過快,陰晴不定,時風時雨。王羲之的《蘭亭序》、蘇軾的《寒食帖》的天氣背景,都是清明時節(jié)。王羲之寫的是天朗氣清、惠風和暢的響晴天,蘇軾寫的是苦雨如秋、小屋如舟的連雨天。
周代《逸周書》載:“清明之日,桐始華。” 可能是“清明”作為二十四節(jié)氣之一最早的記載了。說的是到了清明這一天,桐樹就開花了。古人認為這個時候天氣回暖草木生長,春光明媚氣象清新,可謂“萬物生長此時,皆清潔明凈”,因此將春分后的這一節(jié)氣稱為“清明”。
對于亡者的供奉,可以是鮮花,也可以是供飯,當然也可以燒紙,掛清明條。對于供飯,可以是放到墳前,供鳥獸食用,乞丐食用,也可以帶回家食用。
“春光正好清明時,柳絮青冢寄哀思。”唐代詩人白居易有詩云:“烏啼鵲噪昏喬木,清明寒食誰家哭。風吹曠野紙錢飛,古墓壘壘春草綠。”描繪了清明節(jié)人們到郊外掃墓的感人場面。
清明節(jié)期間,人們?yōu)槭湃サ挠H人掃墓,是感恩他們?yōu)榧彝ニ龅姆瞰I;祭祀先賢、祭奠英烈,以此教育、激勵人們要有奉獻精神、忘我精神,加強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,以此更加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。
《論語·學而》:“慎終追遠,民德歸厚矣。”清明也是傳承良好家風的時候,掃墓祭祀、緬懷祖先,不僅有利于弘揚孝道親情、喚醒家族共同記憶,還可以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。
祖先雖遠,不可不敬。敬不在虛名,只要心誠意潔,帶上鮮花、美酒,帶著思念到祖先的墓前祭拜,祭拜時不一定非得燒紙錢。燒紙錢無非是世俗觀念的映射,錢在人世間是通行證,錢不是萬能的,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。于是,老百姓就用燒紙錢的方式給遠在天堂的親人們送“錢”,希望他們不為“錢”所困,有“錢”花。其實,燒紙錢是后人異端,不是孔子的遺訓。正如曹雪芹在《紅樓夢》中借寶玉之口所說:“......以后逢時按節(jié),只備一個爐,到日隨便焚香,一心誠虔,就可感格了。愚人原不知,無論神佛死人,必要分出等例,各式各例的。殊不知只一‘誠心’二字為主。即值倉皇流離之日,雖連香亦無,隨便有土有草,只要潔凈,便可為祭,不獨死者享祭,便是神鬼也來享的。”對于中國人來說,祖先一直活在后人心中,因為中國人有懷念。緬懷祖先的同時,我們也會得到教化,我從哪里來,我是誰,不忘過往,珍惜當下,努力地創(chuàng)造美好未來。
稽自清初以來,始祖自湖北遷居河南,開墾五座山側,厥后移居平昌村即林老莊,遂世家焉。至嘉慶中年,不戒於火,遭回祿之災,族譜焚失其中,死絕存亡,支派紊亂,悉無所考。迨至人丁日以盛,禮儀日以疏於。始祖祭祀多略焉,雖祖孫父子世世相傳,始祖墳墓遺留五座山,從未聞有親臨祭掃之舉所可記憶者。應遠公以下有墳有主,歷年未缺祭掃,遂遵應遠公為始祖。
林應遠(董氏)生士俊。林士。ǘ希┥怨ΑA忠怨Γㄍ跏、袁氏)生棟、梁。林棟(孫氏、樊氏)生國璽(老長門)、國佐(老二門)、國政(老三門)。林國政(字耆民,黃氏)生夙培、滋培、栽培。林夙培(字朝陽,陳氏) 生蔥、蘢、莪。
天祖林蘢(字世青,劉氏)生廷楹、廷薦、廷書、廷治。(據林氏家譜記載:廷薦出繼林蔥,廷治出繼林莪。)高祖林廷書(陳氏)生典東、謨東、又東、訓東、誥東。曾祖林典東(趙氏)生則華、則元、則昌、則德。祖父林則德(謝氏)生繼國。
踏青節(jié)與掃墓節(jié)有著一個陰陽互補的和諧。 踏青訪春能讓人們從“清明時節(jié)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”的感傷中走出來,走進大自然,呼吸新鮮的空氣,沐浴溫暖的陽光,欣賞春天的風光,你看,粉紅的桃花,雪白的李花,金黃的油菜花。清明時節(jié),春回大地,草長鶯飛,柳暗花明,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,正是踏青郊游、觀賞春色的大好時節(jié)。 掃墓是悲傷的,踏青是快樂的,哀以樂感,樂以哀感,一體兩面,這便是中國人的大智慧、大幽默。 |